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新闻资讯

我校在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再创佳绩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30 16:30: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昌召开,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省委书记尹弘出席并讲话,省长叶建春主持会议。省领导李红军、任珠峰、史文斌、张小平、卢天锡与在赣“两院”院士黄路生、陈芬儿等出席会议。副省长夏文勇宣读《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以及陈玉华教授、杨丽霞教授等获奖代表参加大会。会上,省领导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们颁奖。

我校共有13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其中参与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其中参与4项),均匀分布在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省双一流学科中,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均位列全省高校第二,再创佳绩

a12d8339102a43fd86fca5249b04a56c.jpg


项目名称:退役三元锂电池高值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产业化

获奖等级: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组在省重大专项等支持下,构建出“智能破碎-物理修复-优先提锂-高值转化”全链条关键技术及装备,建成万吨级产业化工程。(1)率先研发了退役锂电池智能带电破碎与脱粉技术及装备,破解了预处理规模化效率低的行业瓶颈。阐明了连续进料极贫氧调控机制,创建了微振压保护带电破碎分离技术及智能装备,首次实现了安全破碎过程氧含量<2%,极粉回收率>98%,Al、Cu残留量均低于0.5%,刷新了带电破碎预处理效率的世界纪录。(2)首创了退役锂电材料物理法修复再生技术,电性能恢复到新材料99%以上。研发了缺失元素补偿与浓度均一调控技术,创建了正极材料高温固相自修复技术;揭示了碳质包覆层修复机理,开发了负极材料物理修复再生技术,修复后正/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在1C分别提升367%和37%,建成了国际上首套物理法修复的万吨级示范工程。(3)创新了退役正极材料无酸优先靶向提锂技术,锂综合回收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揭示了晶相转化和氟诱导的选择性提锂机制,开发了系列新型含氟萃取剂,研发了固相无酸优先提锂与液相靶向萃锂新技术,锂综合回收率>95%,Li/Na选择性分离系数远超商业化吸附剂3个数量级,酸耗降低80%以上,实现了短流程高效绿色提锂与减污降耗。(4)创新形成了退役锂电材料高值转化技术,解决了复杂固废难以增值回收的世界难题。厘清了有序调控和纯化增值机制,创建了补偿重构-还原挤压-分组除杂-电弧等离子体的集成技术,实现了锂、镍、钴、石墨高值转化为三元前驱体、超薄锂带、5N级金属盐和碳纳米角等高附加值产品,突破了我国超薄锂带厚度小于0.05 mm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近三年新增产值86.42亿元,新增利润12.22亿元,新增税收1.99亿元。成套技术入选江西省十大科技进展和“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应邀参加“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该成果抢占了国际战略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制高点,为践行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名称:搅拌摩擦焊焊缝形成机理及异质接头界面组织性能调控

获奖等级: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焊接是航空航天装备应用最广泛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异种金属结构焊接是轻量化装备的核心制造技术,项目组针异种金属结构的搅拌摩擦焊接,系统研究了搅拌摩擦焊接头形成机理与组织性能调控,提出了搅拌摩擦焊接头成形理论,揭示了搅拌摩擦焊焊缝成形机理,实现了缺陷控制由试错向理论指导的跨越式进步,指导了大厚度结构的高质量焊接制造;发展了特殊热力条件下的异种金属界面脆性化合物生成的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中间层阻隔干预方法,解决了铝/钛、铝/钢等异种金属焊接的难题;基于“抽吸-挤压”搅拌摩擦焊缝成形理论和界面化合物调控理论发展了搅拌摩擦焊新方法,大幅提升了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力学性能。项目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Daolun Chen等高度评价项目相关成果。项目研究成果丰富了搅拌摩擦焊接基础理论,引领了我国异种金属结构焊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搅拌摩擦焊接领域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与国际焊接新技术的同步发展。学术成果与衍生技术已成功用于指导精密武器储运系统、飞机大气仪表箱、新型高空高速无人机油箱等关键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支撑了国防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


项目名称:基于表界面电子调控的光催化剂设计与环境效能研究

获奖等级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本项目围绕“突破电子无序传输,增益质能传递与转换”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紧扣催化反应本质,设计搭建电子流动微观通道,突破电子无序传递瓶颈,揭示电子转移微观机制,并增益催化界面质能传递与转换;通过构筑活性催化界面,实现电子转移、汇聚、转换调控,提高电子流产生效率、增强有益反应利用效率;建立多效能、高效率、低能耗非均相高级氧化还原水污染控制技术。本项目拓宽了传统光触媒的研究范畴,突破非均相高级氧化无选择性矿化污染物的固有认知,开创了光催化选择性降耗增效去污的新途径,发展了可组装阵列型TiO2高效流动式反应器的构建原理,研发了国内首台具备高效去除水体有机污染物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反应器;提出了碳材料增益电子可控转移活化促生自由基降解,开启单线态活性氧选择性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化学品的新视角;并通过光触媒界面重构调制载流子增促有益氧化-还原双向催化,实现有机污染物氧化脱毒续接重金属离子还原脱毒双向反应,打破光触媒水处理技术传统理念。并对河流、湖泊水体进行了工程示范,为光触媒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新模式,推动了环境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

江西省科学技术奖是江西省科技方面的最高层次奖项,代表着江西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紧紧围绕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高水平科技成果上,秉承“集中优势、提前布局、潜心攻关、优质服务”的理念,加强“有组织”的科研,通过优化优势科研团队,精心凝练科研方向,潜心培育科研成果,提升优质科研服务,不断推动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为冲击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夯实了基础,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龙艳婷